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王岩松团队:把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画”回来



时间:2019-04-07 09:49来源:交汇点 点击:0

  4月2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千年壁画 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巡回展览(南京站)开幕式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现场展现出流失海外壁画复制作品80余件,吸引众多师生、市民观展,展览将持续至4月14日。

  这是继成都、太原、云冈、北京之后的巡展第五站。

  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从中国山西及西北建筑和洞窟中攫取了大量古代壁画,致使许多精美的壁画流失海外。这次展览的项目主持人、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传统壁画研究所王岩松带领团队,以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临摹了一批珍贵的海外壁画副本,让它们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拍摄、剪辑:邓宝盈

王岩松团队:把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画”回来

  《朝元图》西壁 原址:山西晋南地区某道观,现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记者走进南艺美术馆时,戴着帽子的王岩松正静立于壁画前,时空凝滞,仿佛倒回到数百年前的山西乡间道观。眼前这幅长10米多、高3米多的巨幅元代壁画《朝元图》,东西相对展现,按原大尺寸复制,原作在山西晋南某道观,被日本人取走,又辗转美国,最终落脚于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画中的道教神袛,半侧着面,行进式排列,朝向中央神坛,身后仙雾缭绕。王岩松带领团队,用神来之笔将人物勾勒得活灵活现,因时光风化而略显破损的画面,团队也淋漓尽致地还原出它的“沧桑感”。

王岩松团队:把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画”回来

  《朝元图》西壁-局部1 原址:山西晋南地区某道观,现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朝元图》与中国绘画史杰作山西永乐宫壁画风格相近,同属于晋南元朝壁画群,有着相似的文化氛围与技艺传承。除了山西壁画,现场还展出了数量相当的新疆龟兹石窟壁画,尽管它们很多是“盈尺残片”。公元前后,佛教传入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龟兹古国,数个世纪之间,龟兹相继开掘了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等六大石窟。原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须达拿本生图》绘制于4世纪,讲述了佛陀一世变身叶波国太子须达拿的故事,原克孜尔石窟第198窟的《僧侣礼拜图》绘制于7世纪,画面描绘了树荫下进行礼拜的五尊僧侣的身影。

王岩松团队:把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画”回来

  《须达拿本生图》(残片)原址:新疆克孜尔石窟第38窟 现藏于:德国亚洲艺术博物馆

王岩松团队:把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画”回来

  《僧侣礼拜图》 原址:新疆克孜尔石窟第198窟 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王岩松团队:把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画”回来

  《誓愿图》之二 原址: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右甬道右壁 后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毁于二战

  “山西寺观壁画大量流失在北美,新疆壁画很多被西域考察队或盗宝队带去了欧洲和日本。”王岩松指着一幅色调明艳的《誓愿图》说,“德国探险家勒柯克曾将《誓愿图》一组15幅带到柏林,却不幸毁于二战战火。我根据画册将已经毁去的壁画复原出来,想给后人留下一点残存的记忆。”

  “当然过去有些壁画流失出去也有复杂的原因,1929年,山西广胜寺面临倒塌,寺庙僧人把壁画《药师经变图》卖给美国人换钱,以便维修庙宇,要不然寺塌了连壁画也保不住,这是无奈之举。”当王岩松站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长15米、高近8米的《药师经变图》的真迹前,还是忍不住感慨,“想到中国的不少壁画被外国人切割、截取下来,远渡重洋,身首异处,虽然它们不少在国外被保护得很好,还是令人扼腕。”

  临摹壁画之于王岩松一开始只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但一次偶然的日本观展经历,启发他将热爱转变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王岩松团队:把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画”回来

  王岩松在绘制壁画工作中

  1996年,王岩松在日本留学期间,有一次参观在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丝绸之路大美术展”。展览征集了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其中有许多从中国流失到国外的壁画,观展的整个过程,王岩松痛心不已。他暗想,为何不能把流失国外的壁画“画”回国内?即便现在无法追回这些遗珍,要是能用自己的技艺临摹复制出来,让国人欣赏到这些壁画,不也令人欣慰吗?

  他开始搜集资料,潜心研究,还经常去国外观摩实物。从前,因为工作原因,王岩松可以零距离贴近壁画,搜集国外的则颇费心力。“好在国外博物馆允许拍照”,在国外博物馆,他常常一早进馆,带着全天的干粮,“看着这些海外珍迹会忘了饥饿”。当然,有些资料是同行提供的,还有一些可从网络获取数据,针对来自不同渠道的资料,他都会认真比对、研究。“搜集回来还只是第一步,更多精力得花在辨别这些壁画残片的时代风格、地域特色、匠师的个人特点上,最后才是选择一个准确的再现方式。”他还招收了一些学生,以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一起合作。巨幅《朝元图》就是他带领7人耗时3年绘制完成的。

王岩松团队:把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画”回来

  展览现场,小学生现场临摹

  在来到江苏理工学院之前,王岩松曾长期在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工作。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的壁画资源尤其丰富。经常在山西古寺探访熏染,王岩松接触到大量寺庙壁画原迹,从而对壁画生出一份特殊的感情。

  在传统壁画的绘制上,王岩松师从壁画大家王定理先生,又得到任率英先生的指点,凭着满腔兴趣和一股痴劲,他沉醉于其中。“我创作壁画时,常常想起从前在山西幽静的庙里,阳光斜照在壁画上,满墙色彩斑斓。我能体会到古代匠师作画时的虔诚心境。”旁边的王岩松夫人说到丈夫作画时的痴,“他能几个小时都不说话,甚至有时也不让我说话。”

  临摹出传统壁画的气息,是王岩松对临摹的最高要求。在江苏复制壁画,他专门从山西运土;为防止壁画裂缝,他在泥里掺入麻刀和沙子;古人用什么矿物颜料,怎么调和颜色,他也照旧。甚至因墙体变化造成壁画的剥落、变色,这些微乎其微的痕迹,他都一一描摹,从而在形与貌上逼近原作。有些壁画,可能还没半平方米,却要临摹一两个月。“我要做的,是尽可能把艺术创作的欲望和自己的个性收敛起来,而把古人的特点展现出来,因为这是一个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项目。”

王岩松团队:把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画”回来

  壁画材料

  为了搬运和陈列的需要,王岩松采用了一种新型材料——航空蜂窝板,这种材料目前在国外文物科技保护领域运用很多,王岩松将它应用到壁画临摹上,不仅材料更加轻便,便于壁画搬运,画面也显得平整。

  临摹海外壁画,王岩松带领团队不仅以“画”的方式将壁画带回祖国,同时让团队得到传统壁画技艺的传承。展览不仅让国内观众集中欣赏到流失海外的壁画遗珍,同时对增强民族自信、文化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

  杨铖


(责任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