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名作 > 名家论坛 >

专访扬州市女画家协会主席姚丹晖



时间:2016-04-21 21:39来源:中访网 点击:0

人物档案:姚丹晖,1961年出生于扬州书画世家,自幼受其家学熏陶,又师从于画家陆履俊,集之长,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染美专业。现为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扬州分会副会长、扬州市女画家协会主席、扬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美术刊物《画刊》登载。曾荣获第三届江苏省山水画展铜奖,江苏省体育美术展银奖,“扬州杯”全国诗书画大赛金奖(2011年);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陶都陶醉中国”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4年),“丹青扬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5年)“纪念潘洁兹诞辰10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并分别于2003年和2013年举办了个人画展。作品为国家博物馆,扬州档案馆,扬州大学等单位收藏。

  专访扬州市女画家协会主席姚丹晖

  实力派画家姚丹晖女士

在古城扬州的书画家中,女子虽没有占据半壁江山,但是其地位与作用却非同小可,丝毫不亚于男性,结识扬州女画家协会主席姚丹晖,让我感受到她的气场非常强大,领略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家。

记者与丹晖相识于三月份的一次画展,主办单位是扬州市女画家协会,画展中的数十幅作品让参观者大开眼界,惊叹不止,整体水平之高,大出人们的意料。而在丹晖的画作前,聚集了众多的观众,她的才气与灵气,给这次画展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今年55岁的丹晖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曾祖父颜二民、祖母颜裴仙、姑母颜小仙都是著名书画家。姚丹晖16岁从祖母颜裴仙学画,最初的画作完全是继承家学花鸟画“小写意”一路,画面工整,题识清秀。颜裴仙的绘画题材以花卉为主,牡丹、芍药、绣球、紫藤、腊梅、月季、桃花、秋菊、水仙、茶花、荷花、桂花、芙蓉,等等,都是扬州地区日常见到的四时花卉。丹晖对祖母既爱又敬,然在画风上,则勇于彰显个人风格。她的画笔亦不离扬州,常作六尺巨幅,描写扬州园林、寒郊苇荡之景,时时又作花卉小品,寥寥数笔,草虫禽鸟点缀其间,无不生动鲜活。

  专访扬州市女画家协会主席姚丹晖

  姚丹晖与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右1)等合影

为了纪念与表达敬意,得到真传的姚丹晖自费出版了两本画册,一本是2008年出版的《颜裴仙书画集》,该书厚实而又凝重,她在后记中写道:“祖母一生饱受人生沧桑,但她坚强、善良,是一个卓尔不群、外柔内刚、充满傲骨却无傲气之人。如今我踏上了绘画之路,追随着祖母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绘事,亦得到姑母颜小仙的指点与鼓励,以期更上层楼,不负颜氏门风。”另一本画册的名称叫做《颜二民暨后裔书画展》,这本书画集的作者共有四位,他们代表了颜氏家族的四代人,按辈分排列是:颜二民、颜裴仙、颜小仙和姚丹晖。他们的作品合为一体,绝非偶然,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诗书传家”的必然。

在中国的美术史论界,有“南北二薛”之说,“北薛”是北京的薛永年教授,“南薛”就是扬州的薛锋,薛锋欣然为《颜二民暨后裔书画展》作序,他在序言中写道:纵观这四代人的书画作品,充满了激情、才情与诗情,她们以一种文化的神韵和一种多情的吟咏,震颤这读者的心脾。中华大地,无花不美,而颜氏所创作的艺术之花更显得轻柔秀润,加上巨头独特风格的隶书,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浓彩淡抹的颜家风格,对当今的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墨色彩精灵般地溶进丹晖的血液,带给她生命的能量和张力。她认为,绘画亦如人生,酸甜苦辣俱全。它可以传达快乐,也可以排遣寂寞、宣泄苦闷,然而它更能磨练意志。为收集创作的素材,可以不惜数百里的奔波。因此,她喜欢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抒写性情,形成个人图式。用自然、亲和、率真的视觉语言注塑精神气息。在气与势的探索中获得阔达的胸襟,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来感悟自然和人生。而绘画的过程,便是自我修炼、自我完善的过程。

杜甫题山水画有诗云:“元气淋漓障犹湿”。丹晖在接受中访网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喜欢湿润的画面。大胆用水难能但可贵。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南艺进修时,开始了对水彩画的学习,至今我还常常把国画和水彩交替着进行创作。我感到在灵光一闪的瞬间,色彩有时更能激发创作的欲望和兴趣。色彩在视觉艺术中最具感情性,它可以给画面带来更多的意蕴,它是诗、是歌、是梦、是情。

  专访扬州市女画家协会主席姚丹晖

  实力派画家姚丹晖女士作品赏析

绘画让人着迷也折腾人,丹晖向记者坦言,创作中常遇瓶颈,有时甚至气馁,于是反复告诫自己要静下心来,在困惑中坚持,在自我否定中前行。绘画让我渐渐懂得,艺术追求是无价的、永恒的。在这个图像泛滥、并丧失了传统图像深度的年代,我们更需要贴近绘画,贴近传统,贴近自然,贴近心灵。它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但绝少不了一种淡定的态度。在宁静中倾听生命的律动,抒发内心的感受。绘画对一个爱好旅行的人来说,是一种惬意的享受,让你从每个平凡的景色中品出别样的兴味;绘画对一个爱好静思的人来说,也是一种美妙的过程,用一支笔、一张纸、一盒颜料装备起来,便不再心烦意乱,每一分钟因此无比充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张曼华是丹晖的挚友也是恩师,她不止一次评论丹晖的画作,她在文章中写道:读姚丹晖的画犹如“一次心灵的散步”。其“画作清新怡人,全无陈法的禁锢,不见程式的痕迹”,“任性灵在笔端流淌的轻松和随意”。她的画笔涉足扬州园林、小巷人家、郊外风情、花卉虫鸟等四类题材,她以小写意为根基,兼擅大写意,终以性情为旨归,逐渐具备了成熟的审美眼光和尘埃落定的个人风格。

姚丹晖自幼与祖母生活在一起,受其影响极大,尤其是刚毅的性情。颜裴仙是一位书画诗文兼擅的才女,绘画只作小写意花卉,在诗文中则寄托了无限的情思。丹晖用画笔极好诠释了祖母的诗情,这在以“桥”为题材的作品中尤为突出,与祖母的诗达到了意境的契合。她反复表现的“桥”景如《雨中小景》、《柳巷河边》,每当笔者品读此类题材的作品时,眼前不由得浮现出颜氏诗作中的风雨飘摇艰难度日的情景。祖母颜裴仙以诗文记录了她在解放前的悲惨生活:“凄凉旅邸债难逃,日日饥肠恨不消。记得苏州桥畔日,伤心拼着一身抛。”“记得长春桥畔日,拾来麦穗且疗饥。沿街叫唤饼和糕,行不得也步履抛。(大雨失鞋一只)记得永丰街巷口,一枝破伞叹飘摇。”苏州桥、长春桥都是她在生活磨难中的的伤心断魂处。晚年时期也有一段安逸的光景,诗云:“花含笑意柳含情,祖国风光处处新。日日冶春桥上过,恍疑身在画中行。”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尽管新时代下再也不会出现祖母经历的一切,丹晖睹桥思人,以氤氲的笔墨来表现此情此景,令人唏嘘喟叹,何尝不是对祖母的深情眷念。

  专访扬州市女画家协会主席姚丹晖

  实力派画家姚丹晖女士作品赏析

近年她沉醉于家乡小景并以最朴素的方式——水墨倾情表达。虽然不事颜色,却长于用水,在创作中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渴笔润墨,信手拈来,以淋漓的笔墨畅述情怀。明代徐渭是以笔墨淋漓奔放著称的大写意花卉画的开创者,人多以为其天性使然。其实他在书画用笔方面都下过很大功夫,有着颇为深刻的理性思考。《书陈山人九皋氏三卉后》一文有云:“陶者间有变,则为奇品,更欲效之,则尽薪竭钧,而不可复。予见山人卉多矣,曩在日遗予者,不下十数纸,皆不及此三品之佳。滃然而云,莹然而雨,泫泫然而露也,殆所谓陶之变耶。”大写意作品看似寥寥数笔,却对画家个人天份有着极高的要求,既要具备运思挥毫,笔无妄下的极其娴熟的高超技法,更要求陶养极高的审美趣味,追求法外之逸趣。

天赋才情,丹晖从不拘于前人蹊径,生活中美的景物有所感悟便落笔挥写。即便是常画的题材,在反复创作中,亦能展现出新的面貌。与十年前相比,丹晖的画风日趋成熟,不变的是她对画面意境的追求。人至中年,艺术创作完全是心境的体现,她的画作胜在情、韵、境。勤奋、热爱生活是丹晖创作灵感源源不绝的法宝。

采访结束时,丹晖动情地说:感谢上苍给了我和祖辈一样的基因,我的生活也离不开绘画。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以笔墨写意自然,圆满人生,听泉唱甚,问云笑谁,愿心中有情有趣,笔底有声有色,在绘画中寻觅和收获那一份份安静和欢悦。

绘画筑起了我生命中每一个阶段的真实与梦境,我尽可能地让心情和意念自然而然地融进画里,也常感“画于心中,笔下难求”的苦恼。人生在画里行走,不知不觉中便得到调整和提升,又仿佛永远达不到心中那完美的境界。总是这么安慰自己:下一幅会更好!

人生最难的就是超越自我,处于事业巅峰时期的姚丹晖面对下一个十年,显得更加自信与从容,记者衷心祝愿丹晖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