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名作 > 名家论坛 >

笔墨之间 博采化陈 访画家吴学根



时间:2016-05-12 11:55来源: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 点击:0

笔墨之间 博采化陈 访画家吴学根

  吴学根在沂蒙山写生

 笔墨之间 博采化陈 访画家吴学根

  吴学根山水画

  山水境象,奇迷幽邃。山水画写生,创作者相对直观、如实地感受和描绘对象,因此这类作品,使得古代画家远离人间烟火的意境追求,褪尽铅华回到现实。去年,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吴学根在陕北、皖南等地实地采风,对话河山,创作出一系列山水画写生作品。

  今年年初,“城市之光——吴学根山水写生作品展”在南通市个簃艺术馆开幕。展出的23幅作品,即为吴学根去年部分写生成果。层叠的梯田,浓密的树木,宁和的村舍,在吴学根的笔下,呈现出秀逸、朴茂的笔墨样态。

  对绘画的最初爱好,源于少年时代。吴学根回忆,初中时他就喜好涂涂画画,当时课本上有不少插图,他在课堂上就偷偷将这些插图逐一临摹。班主任发现后,没直接批评他,而是让他的绘画才华在学校黑板报和宣传栏上得到最初的展现。

  中考时,吴学根信心满满报考了海门师范美术专业,但由于自己从未接受过专业绘画训练,最终未能被录取。“后来我就上了普通高中,但绘画梦没有泯灭。”吴学根说,那段时光仍存放着自己充溢的艺术情怀。

  高中毕业后,吴学根回到农村。他没像同龄人那样学手艺谋生,或外出打工,而是闷在家中画画。不久后,吴学根有幸结识如皋师范美术老师范存进,在范老师指点下,吴学根绘画水平得到一定提高。1982年,吴学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苏州工艺美术学校。3年内,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油画创作上。“当时我痴迷油画,对国画写生倒没什么兴趣。”

  1985年,吴学根毕业回到如皋,被分配至如皋工艺美术服装工业公司。原以为能接着拿起画笔,没想到从事的是行政工作,他根本无暇作画。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如皋市书画院成立,邀请吴学根前去当兼职画师。在此期间,吴学根利用这一平台与广大画友进行交流、创作,笔绘不辍,让他收获颇丰。

  1997年,吴学根调入如皋市文化馆,当了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能全身心画画,是他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如今梦想照进现实,他只要有机会,就背起画板,拿起画笔,外出写生。泰山、沂蒙山、崂山、太行山、雁荡山、武夷山……面对层峦叠嶂的大好河山,吴学根寄情其中,形成他特有的温润毓秀的笔墨语境。“那个时候,真正领悟到,山水画创作最符合我的艺术感觉。山川造化,水墨写意,一切都自然而然,让我几十年求索之路有了新的意义”,吴学根说。

  一代山水画宗师黄宾虹先生有云:“国画民族性,非笔墨无以见。”吴学根深谙其中三昧,他沉潜到传统山水画中上下求索,汲取古人的笔墨精髓。2011年,48岁的吴学根北上,深造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与创作高级研修班,拜著名山水画大家曾先国为师。“导师给了我三句话: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意思分别为学习古人,多多临摹;感受大自然的造化;跟随自我,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达到天人合一。”吴学根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不断锤炼的过程。

  此次深造,让吴学根得以系统地对山水画的传统进行了梳理,同时广泛深入名山大川采风写生,揣摩传承与创新的意义。近年来,吴学根将北方山水画的大气,与南方山水画的细腻相融合,造就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的个人风格。为此,著名美术评论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丁涛赞誉:“吴学根的作品中渗透着穿越民族文化时空的元素,传统山水画的血脉,时见流淌于他的笔端,不期而然地使他的作品滋生出一种亲切感和温馨感。”

  去年,吴学根身体力行,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将河山、人生、道义形诸于笔端,终促成今年的山水写生展览。“山水拥有自然、亲切的本来面目,我用画笔还原,那是民间的美,是我们的生活依据。可以说,传统人文精神与现代审美元素足以完全融合。未来还有一个又一个的新站点在召唤我,等我去完成艺术人生的起承转合。”


(责任编辑: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