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16来源:新华日报 |
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日前启动第二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调查团队在开展冬季鸟类调查期间,于11月11日在赣榆区临洪河口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这是时隔近40年,大鸨再次出现在江苏。 经核实,上世纪80年代大鸨曾在我省洪泽湖有稳定种群,1987年洪泽湖记录大鸨100余只,栖息在人烟稀少的麦田和荒草地、开阔的河漫滩、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湖滩周围和草洲一带,但之后再无公开准确记录。基于长期无记录,江苏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第二批,《江苏省陆栖脊椎动物名录(2024)》等均未将其列入其中。随着江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全省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曾经消失的物种重现,如全省第一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记录到的豹猫、伪虎鲸等。时隔近40年,大鸨也终于在第二轮本底调查期间回归江苏。 江苏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近年来在长江沿岸、沿海湿地、江河湖荡、低山丘陵等区域实施生态保护重大工程。连云港作为首批开展第二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市域,本次越冬水鸟调查已经记录到东方白鹳、白鹤、遗鸥、白琵鹭、小天鹅、花脸鸭等一大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而大鸨的重现,更是我省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一次生动展示。(吴琼)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