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省内新闻 >

常州和土耳其埃斯基谢希尔国画为媒开启温润文化丝路



时间:2016-05-04 12:13来源:新华报业 点击:0

常州和土耳其埃斯基谢希尔国画为媒开启温润文化丝路
土耳其安纳托鲁大学师生正在参观《温巍山线描作品展》

“我们感情特别融洽,语言不是问题!”这是三年前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秦佳访问安纳托鲁大学艺术学院时,该院院长Emel  lenay的欢迎辞。

相隔万里,跨越千年古丝绸之路首尾的两个城市——中国常州和土耳其埃斯基谢希尔,缔结国际友好城市,两地最有代表性的大学频繁开展艺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文化先行手牵手,温润了万里古丝绸路两头。

友城行动,艺术交流突破语言障碍

“这就是‘春蚕吐丝’技法,要画出细韧柔和、连绵不辍的线条。”台上是一位中国画教授,台下是一群高鼻深目的土耳其师生,教室满满当当。这是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温巍山教授走进土耳其安纳托鲁大学艺术学院,做《传统线描与现代线描》学术演讲的情形。

常州工学院所在的中国常州市与安纳托鲁大学所在的土耳其埃斯基谢希尔市2009年正式缔结国际友好城市。2014年4月8日,温巍山走进这片早已听闻无数遍的土地。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回忆说:“准备这次艺术交流,煞费苦心。最后确立以中国画中有特色的‘线描’为主题,但制作PPT时,有许多学术专业名词无法翻译和传达。”为了介绍中国线描绘画艺术的传承、创新以及在设计领域里的运用,他必须讲到一些传统技法和中国画特殊材料。

圆转飘逸的“吴带当风”笔法、刚劲稠叠的“曹衣出水”笔法、中国毛笔和宣纸的特性……无法翻译表达,温巍山就直接在台上写画演示,艺术交流突破了语言的障碍,现场土耳其师生的热情超出了他的想象。有的学生对独特的中国技法跃跃欲试,有的则对中国画材料好奇:“生宣为什么会化水?熟宣为什么闪闪发光?”

《传统线描与现代线描》讲座和《温巍山线描作品展》在埃斯基谢希尔市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风,巨型的画展广告矗立在埃斯基谢希尔的市区广场上。画展中的《爱竹图》、《昨夜鸟惊春》被安纳托鲁大学收藏,该校还专门与温巍山协商签订备忘录,取得画展全部72幅中国线描作品的数码版使用权,用于全校室内陈列、教学与学术研究。温巍山对记者感慨地说:“绘画艺术真是一种世界语言,消泯国界和语言的限制。”

友城相牵,艺术为媒,这已经不是第一次。2011年,常州雕塑家冷天明就受邀到埃斯基谢希尔参加首届国际艺术石雕邀请展,20多天现场创作出两条“礼”鱼,石雕高达2.6米,寓意自己来自中国的鱼米之乡。那两条“鱼”带着“吉祥”的祝福,永久留在土耳其。自2011年,两校签订艺术交流协议以来,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作品展已在埃斯基谢希尔市连办三届,“欧亚风情”——安纳托鲁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作品展也成功在常州运河五号公共文化空间亮相。2015年9月,土耳其安纳托鲁大学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Fethi Kaba、Sabahattin Calkan教授带来极具土耳其民族风情的动漫艺术作品亮相第十二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一带一路国际动漫精品原创馆”。

民间交往魅力无限,差异中激荡新思维

“在土耳其,院长和普通老师,都自掏腰包请我们喝咖啡、聚餐,增加个人间交流,民间交往的意愿非常强烈。”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秦佳对记者说,土耳其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国际文化交流,讲好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故事,才能吸引人。

2013年,常州师生作品展以油画、水粉等西方画种为主,旨在贴近土耳其本地文化特色。2014年,则转变为主推中国传统线描艺术。2015年,直接打出了“风从东方来”的主题,展出中国书画和中国传统剪纸工艺,参展的不仅是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师生,常州市美协的国画家、华东师大、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也提交作品参展。李昱春老师拿出笔墨纸砚当场献艺,现场体验围观的师生越来越多,挤得水泄不通。在唐丽老师开设的中国剪纸工坊里,土耳其师生看到一个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图案在她手上诞生,觉得分外神奇。分发各色宣纸和剪纸工具时,唐丽发现现场师生太多,材料都不够发。

土耳其师生对中国文化如痴如醉,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们也受益匪浅。安纳托鲁大学是世界最大的开放式大学,有25000名全日制学生及180多万名远程教育学生。虽然学生数量多,但该校艺术学科的学生却实行小班制,一个班只有5—8名学生。常州工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赵可恒副教授发现,安纳托鲁大学校园充满艺术气息与人文关怀,建筑形式多样,艺术雕塑遍及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有台阶必有斜坡或栏杆等无障碍设施,座椅随处可见,方便师生相互交流。他惊讶于该校建设的艺术设计实验室,囊括了玻璃、陶瓷、雕塑、数码等各类形式,光雕塑实验室就是独立的一幢楼,分成石料、木材、金属等不同的雕塑实验室,其场地之大、设备之全,在目前中国一流的艺术专门高校里也难以见到。古老的湿拓画艺术和极具现代感的陶瓷、玻璃工艺、丝网印刷,让温巍山大开眼界。他对记者说:“地处欧亚文明交汇点,土耳其的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相映生辉,那里尤其注重装饰图形的现代艺术,极具应用性和启发性。”安纳托鲁大学专门建立了艺术品收藏馆,每年都从世界各地邀请艺术家来校交流办展,留下作品扩大师生眼界。

从“印象土耳其”到“实景土耳其”,异国的一些差异做法,刷新了中国教师的思维。埃斯基谢希尔在土耳其语中是“老城”的意思,被称誉为安纳托亚高原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在这里,一直有“越传统,越恒久”的古训。包括海泡石在内的许多传统手工艺都传承不衰。在土耳其,政府视世代传承的工匠家族为“国宝”,给予各方面的政策和基金扶持,并且利用一切机会向世界各地宣传、推介。秦佳特别关注到“老城”里的老建筑都保护完好。“历史遗存要保护,城市要发展,土耳其的老城接新墙,可以清楚看到城市的变化,看到历史的脉络与沿革。”

交流欲望增长 艺术互访升级人才合作

艺术交流频繁,相隔万里的两所高校合作进入新阶段。

2014年4月,两校正式签署Mevlana项目,由土耳其高教委员会提供经费,资助双方师生交流活动。2014年9月13日,安纳托鲁大学P?nar Gen?(珀娜·杨克)教授来到常州工学院,进行为期两周的讲学,讲授艺术创新原理与设计基础实践课程。珀娜教授在土耳其倾心于残疾人志愿服务,她开设课程,专门指导残疾人艺术创作和创业,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虽然在常州讲学时间很紧,她还是抽出时间,到常州“益工场”社会组织支援中心进行免费公益讲座。“这给我们带来启示,下一步我们也要深入到土耳其友城的社区,把文化交流从画展、工坊、讲学,延伸到社会服务。”秦佳对记者说。

2014年9月16日,安纳托鲁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学生?ykü ?ahin作为首个Mevlana项目选派生,来到常州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23岁的常州工学院学生张巧玉,回忆起这位同龄的土耳其同窗时很快乐:“她请我给她起个中文名,名字起好后,第一时间打越洋电话告诉妈妈,她有了一个中国名字叫‘明美’。”张巧玉说,“明美活泼又漂亮,喜欢中国的大红灯笼,做设计时色彩运用很大胆,经常获得老师表扬。”

从艺术交流、科研合作到互派教师学生,双方交流在加深。去年开始,双方教师赴对方学校访问交流和教学研究时间延长到1个月,并开始常态化互派学生访学,互免学费,互认学分。今年5月,常工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温巍山教授受土耳其方面所邀,将赴安纳托鲁大学进行为期两周的《中国水墨画》讲学活动;该院美术系副主任龚声明老师也将带上百余幅师生作品再次踏上土耳其艺术之旅,拉开2016《画说江南》作品展帷幕。

“中土两国经贸往来发展,文化要先行。”土耳其环太平洋地区经济与文化协会总代表法汉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认为,两国贸易拓展的空间巨大,文化和旅游交往融合的潜力更大。秦佳也对记者说:“两个国际友好城市的文化交流活动细密实在,把遥远两头的人心拉近到一起,情感真正交融,才能为更好的经贸往来,为‘一带一路’宏伟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从古丝绸之路的这一头到那一头,双方学子负笈往来,开启了这样一条新的文化“丝绸之路”。


(责任编辑: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