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省内新闻 >

“新时代颂”2022江苏美术摄影主题联展评论专辑



时间:2022-11-01 11:33来源: 点击:0

新时代的“山河新貌”

李慧

“新时代颂”2022江苏美术摄影主题联展从作者阵容上来看,周京新、徐惠泉、陆庆龙等江苏省美协主席团的名家倾力参加,詹勇、王顾宇等在全国获奖的青年翘楚位在其中,然而更多的是基层艺术家的参与,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孔,令人惊喜。基层艺术家深入发掘本地题材的内涵,发挥了基层创作者对新时代成就独特视角的优势。从艺术种类上来看,联展几乎囊括了所有画种,同属于视觉艺术,济济于美术馆,统一于共同的主题精神和美学指向,打破了以往展览的窠臼,让展陈丰富而悦目。从活动规模上来看,展览的主要展区在江苏省最高专业艺术展览机构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现代美术馆,600余件作品布满了展厅,此外省内约100家场馆同期开展。主展场与各设区市美术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有条件的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商业综合空间等分展场形成联动。

中国画是这次展览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成果也相对拔萃。如周京新《现代化养猪场》运用“水墨雕塑”的独家语言,勾画出猪憨态可掬的形象,构思非常新颖而且有趣味。王法的《通途》从正面观看路桥,采取了一点透视方法,形成对称构图,桥面拉索的线条灭于一点,具有抽象美。古强、古晓雨合作的《力量之源》用水墨画出燃气机轮的质感,机械管道的横竖交织形成图式美。对于中国画,海底世界是个颇具挑战性的命题,王顾宇的《深海逐梦》画出了水底的波光与深邃,让人不禁赞叹青年画家的巧思妙技。

张兴来的《江海交汇》、郭鑫的《三台盛境》、李晓东的《荷兰花海》等作品使用了三远法,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在此显示出优势,能将想表达的景观尽数收入画面。这不禁让人想到“新金陵画派”的创作方式,将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完美地、科学地、个性化地运用到表现新时代建设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中,突破了旧笔墨的束缚,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笔墨,再次证明了中国画具有永恒的魅力和活力。

而展出的农民画作品让人不禁有惊艳之感。热烈的情绪、明丽的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大胆的想象,这些作品值得在美术殿堂获得一席之位。农民画作者都是一些默默无闻、与职业艺术圈没有关系的人,他们的作品具有原生艺术的自发与强烈创造性的特征,与专业艺术家相比有其独到之处,应该得到肯定和展示。

摄影家们运用绚烂光影将对新时代的赞美、对美好家园和生活的热爱定格成像,反映了摄影家高超的光影技巧。如今无人机拍摄已经普及,大量航拍的片子不仅能以俯瞰的视角表现出城乡建设的恢宏成就,而且在构图上、色彩上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许多作品以画意入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如许益民拍摄的江南民居,让人联想到吴冠中的水墨画;曹政拍摄的常泰大桥建设工地,宛若一幅精美的水印版画。

(作者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立足高原再创高峰

左庄伟

2022江苏美术摄影主题联展涵盖雕塑、绘画、摄影。其中,绘画包括水墨画、油画、版画,还有独特的民间农民画;参展艺术家有专业画家,更多的是各地区业余画家;作品内容是健康向上的,集中用美术的形式,真实、具体、形象地反映了江苏省各地区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社会繁荣的新面貌。

参展的画家都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而具体的表现艺术手法,即艺术语言是多种样式的。有的画家采用写实手法,特别是有的山水景观是真实地再现某一地区的真景实境,如王国斌的《酒的故事(沙洲优黄文化园)》,陈明月的《紫金山实验室》和邵连的《无穷碧(如皋平园池村藕池庄)》,陆海林、周丽的《连云港新貌》等,观赏者可观可游,如临其真情境,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成就。有的画家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有的采用现代构成语言、装饰语言、抽象和半抽象语言,如王法采用直线组合排列表现长江大桥,周京新采用可爱的水墨小猪布满画面,产生丰满的图式,展示他独特的水墨语言个性。图式、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反映出画家不同的艺术理念、审美趣味和鲜明的艺术个性,是开放的思想情感在艺术领域里的具体反映。

江苏特有的地理自然环境培育了一代代江苏人,这方人在这块肥沃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它属于江苏更属于全中国。因此,江苏有责任和义务在祖传的文化高原上再创立艺术高峰,奉献全国人民和社会,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担当,使江苏由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笔墨现精神丹青证时代

黄戈

近期举办的“新时代颂”2022江苏美术摄影主题联展,是一个引发群众热议的展览。这个以“新时代颂”为主题的展览,充分表达出“人民的艺术为人民”的道德意识和专业精神。这与江苏省文联、省美协的精心组织、周密策划、高效执行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

从事艺术创作从根本上讲要为人民服务,要反映人民的心声。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文艺工作者自觉坚守艺术理想,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以“新时代颂”为主题的展览作品,呈现出积极的正能量,为观众带来视觉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是用艺术去感染、教化、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取向、道德意识及价值判断。

通过这个展览,我深深感到江苏文艺界多年倡导“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与取向的前瞻性和正确性。这是建立在江苏文脉发展与地域性历史传承基础上的睿智选择,是经过时间沉淀、实践检验的正确方向。这次展览让我更加坚信:继承、发扬传统“国粹”的同时,必须要有立足“现实主义”的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美术家有责任、有义务拿起画笔,用新时代的笔墨表达社会主流审美所认可、所接受、所欣赏的艺术语言,让中国美术真正起到“文艺育民”“文化惠民”的现实功用。

(作者系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

不负时代的展览

叶康宁

这次展出的作品不仅艺术形式多样,而且取材广泛,全方面的、立体化的呈现出了“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建设成果。真正做到了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优秀的作品在在皆是,不胜枚举。从题材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歌颂新时代的新成就。

王顾宇的中国画作品《逐梦深海(奋斗者号)》,用传统水墨描绘了中国自行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她的画使我们振奋,是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们创造了日新月异的科技成就,中国人民经历了百年颠沛,终于实现了强国梦。冯卫军的水彩画《沪苏通大桥》,描绘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要成果沪苏通大桥,在党中央共同富裕方针的指引下,江苏修建了全长11072米的沪苏通大桥,这条便捷的路桥,实现了苏中、苏北地区和苏南地区更为快捷的交通,有力带动了苏中、苏北的经济腾飞。

第二类,表现新时代的新生活。

王驰的油画作品《溧阳一号公路》,撷取溧阳一号公路的一个瞬间,进行艺术创作。画面中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时间大概是在周末或节假日,一辆洒水车刚好经过,道路两旁是茂密的绿化带,还有一些供行人休息的景观,三五成群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王亚军的油画《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是一幅新时代人民生活状态的实录。全画分成六条,六条合在一起就是一幅长卷,这种构图应该是受到汉画像构图的启发,颇有新意。民生百态,都一一被画家形诸画面,每一个场景都是常见的,每一个场景都很温馨,和和美美,没有纷争。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如织的人流、和谐的场景正是新时代新生活最好的注脚。

第三类,描绘新时代的新英模。

尹悟铭的雕塑作品《雪中卫士》,塑造的是一个在大雪下执勤的交通警察形象。为了守卫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位交警同志舍小家,为大家,在凌厉的暴风雪中,忙碌地指挥着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他的眼神是坚毅的,他的动作是肯定的,尽管他浑身上下都已经被雪花覆盖,身上的警服和标识都已经模糊,可他依然是风雪中的神针,为人们指引出正确的道路。

尚荣的雕塑《科技大奖中的江苏人(钱七虎、王泽山)》、朱建辉的版画《使命》,潘建忠的水粉画《“双减”下的老师》,姜明的水彩画《铁臂入云端》,则描绘为建设和守护新时代,在不同领域奋斗和奉献的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建筑工作者。

此外,这次展览还特别开辟了少年儿童的展示空间,于诗嫚的《假日》、王祎然的《一起去踏青》,施贝娜《市中心的写生》,就是以儿童的视角,呈现美好多彩的世界。她们的描绘,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都被美好的阳光笼罩着,她们的画笔倔犟地告诉我们,她们画出来的不是童话世界,而是美好的现实生活。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今朝更好看

樊波

2022江苏美术摄影主题联展围绕“新时代”思想主旨,调动江苏省、市、县美术人材进行创作,涵纳各种美术体裁,凝聚为统一而多样的艺术样式,充分体现主办方与时代精神息息相通的审美视野和胸襟,江苏艺术家心系祖国、情关民众、思接时代的意向,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江苏美术界的艺术实力。

展览作品既有描绘新的城市建设成就和景观,又有刻画新农村一派忙碌兴旺的画面;既有红色景点和烈士陵园,又有曲折宛转的亭廊和幽静的园林;既有端庄儒雅的知识分子(如院士形象),又有挥汗如雨、普通劳作的工农形象;既有青春倩丽的少男少女和欢乐玩耍的儿童,又有安享幸福生活的老人。作品流露出艺术家心中由衷的喜悦以及与之相合的真诚的审美态度。儿童画更为画展带来了难得一见的烂漫之趣,农民画也在画展中呈现,手法纯朴而绚烂。

艺术手法上,由于各种美术体裁的整体展示,似难以统一的艺术标准进行评价。就中国画而言,工笔画作占据了多数,几乎完全突破了传统的限阈,成为一种可以包罗万象、汇纳各种题材形象的艺术手法。特别是色彩的运用上,更是显示了特殊的表现功能,与现代都市的生活情调和人物情态十分吻合。尽管写实作品仍在油画作品中占有重要比例,但是不少作品显示出写意的风致,成为展览的一个亮点。偏于写意的油画在表现新时代的题材形象上究竟有什么好处?一言以蔽之——自由。写意的油画与中国画异曲同工,更符合江南文化的品质和趣味,这种情形也可以说明水粉和水彩。它们不再是陪衬,在写意运用上,在为新时代抒情上,非但毫不逊色,甚至自有独绝的佳境。版画和雕塑同样各有千秋,同样的题材,类似的主题,版画的艺术手法显得那么的明快,又给人以深刻的感觉。雕塑则又增添一份凝重的视觉力量,像铜鼎,如古钟。

在创作过程和媒介传达上,摄影能够更直观而纪实地再现新时代江苏各种人物情态和场景。通过剪裁的匠心、角度的选择、瞬间印象的捕捉以及摄影特技的采用,平添了其他艺术形式无可比拟的美感。

许多作品(尤其是中国画)的构图,既有宏观统摄,又有微观洞察,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是总体上讲,作品偏于俯瞰式的全景写照。为了显示画面的气势,也为了全面地观照和反映新时代江苏的山河风貌和各种建设场面,这一构图方式的选择似乎在情理之中。

作品名称关乎艺术构思和立意的审美问题,一些作品的名称确立值得艺术家好好思量。反映新时代生活的艺术作品,不能在名称确立上过于直白,成为草率的急就章似的简单注解。上个世纪毛泽东曾为一场鏖战写过一首词,其中有两句:“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今朝更好看”这一词句就可以作为一件作品绝好的名称,借以形容整个画展也是十分合适的。新时代,新画卷,真是今朝更好看!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影像记录发展艺术讴歌时代

孙慨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也应当反哺生活,服务社会发展,推动时代进步。

2022江苏美术摄影主题联展中的摄影作品汇聚了全省100多位身处各行各业的摄影人近年间的精品力作。作品以最直观、最生动、最真实的影像,集中展示了十八大以来江苏13个设区市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反映了城乡群众生活获得极大改善后的幸福景象。其特点: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彰显了江苏的建设成就与地域文化,折射了国家发展的丰硕成果;最新技术手段的大胆尝试与运用,影像艺术探索中饱含着丰沛的思想积淀,充分体现了摄影反映时代、讴歌时代、服务时代的艺术情怀。

摄影展作品征集始于4月中旬,江苏省摄协和各市摄协组织摄影名家和创作骨干,深入车间地头、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建设工地、江苏标志性建设成果现场以及百姓生活中,进行了多次主题摄影采风创作,确保作品涵盖全省,重点和主旋律突出。入展作品在13个市摄协选送的数万幅作品中精挑细选、认真评选后产生,组织细致严密,创作认真踏实,评选严谨规范。

关注改革与发展成果,传播江苏颂扬祖国,是本次摄影展作品的显著特点。细细品味入展作品,有江苏遵循强富美高的宗旨,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引领时代之潮的脉动;有城市景观的璀璨靓丽,长江新桥的壮丽展姿,高科技企业的炫人眼目,新农村景象的美若仙境。这里,时尚与深沉、新潮与厚重、亮丽与稳健,今天与明天、现实与未来,彼此契合,互为映照,组合成一幅新江苏画卷。有航拍镜头下的广阔鸟瞰,有平视中苏南苏北各具特色的城市乡村,更有近距离观照的姿态各异精神昂扬的新江苏建造者的动人形象。有恬静与安谧,有浓浓的烟火气和朴实真挚的笑脸,有经济发达省份特有的多元、宽宏与包容的精神气质——精致的影像对芜杂的生活实施了高度的提炼,由表及里,阐释着江苏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的精神内核。

艺术贵在不同于流俗,勇于创新。摄影亦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入展作品体现了摄影师们在技术与艺术两端共同发力,于日常和平常的景象中寻求创新突破的种种努力,许多新技法的创造性运用中饱含着灵动又极富时代性特点的思维,契合了视觉艺术创作的生成逻辑,体现了独到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内涵表现上又紧紧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的要求,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精心描绘江苏在新时代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宏阔画卷,堪称摄影艺术创作能力与水平的一次集体“检阅”,也是江苏摄影界影像艺术创新思维的尽情释放与颂扬新时代、建设新江苏的一次壮丽而生动的表达。

(作者系江苏省摄协副主席)

艺术初心与时代脉搏一起跳

汤天明朱雯

2022江苏美术摄影主题联展以江苏十年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为创作主体,用丹青笔墨描绘绚丽图景,用多彩镜头记录时代步伐。摄影部分用多样的题材、纪实的风格、创新的技法展现出极具时代风格的“江苏模样”。

展览作品题材多样,立足当下、放眼时代

152幅摄影作品紧扣“新时代颂”主题,涵盖经济实力、社会人文、生态环境、时代楷模、科技实力等题材。其中,以经济实力为题材的作品数量最多,占比接近50%。由微观到宏观、由城市到乡村,多向度地展现了江苏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灿烂图景。题材融合是此次联展的一大特色,尤以经济实力与社会发展题材间的融合为主。《山村新游客》既展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活动,又反映了骑行游览的社会图景。《霞光穿林闻天歌》《惊鸟》等,生态环境与经济实力、社会人文题材相融合。时代楷模题材下的6幅肖像摄影《王泽山》《崔根良》《赵亚夫》《周海江》《叶聪》《王仕花》)较为特殊,标题最为质朴简洁,题注内容最为丰富,图文配合相当得宜。

作品风格纪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摄影展部分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展示了新时代十年来江苏人民生活的新场景和人民群众的新面貌。蓝色夜幕下,吊车亮起的灯光划破天际(《挑灯夜战龙潭大桥》);无人机在郁郁葱葱的田地里高调亮相,成为农民劳作的“田间新武器”(《田间新武器》);船厂的工人携手并肩,隔着巨轮船头空中合作作业(《对话》)。群众生活是摄影创作者的“精神富矿”,一幅幅生活图景不仅带领观者领略新时代江苏人民真实的生活,更唤起了他们生活记忆的点滴。

作品技法创新,视角独特、张力十足

新时代以来,摄影者们不断创新技法应用,提升作品的艺术品格。此次联展中,部分摄影作品在技法创新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穿越风雪》,作者郁荣奇利用高速快门定格高铁穿越雪后苍茫山林的瞬间;俯拍的视角和对角线构图法,既较立体地展示了自然风光,又突出了高铁的前进速度;高铁的亮白色与雪后森林的灰白色既彼此区分,又整体相对和谐。《大楼美容师》利用灰蓝色与米白色大色块的对比和几何图案规律化的错落,再现了美化高楼外层的现场;作者陆启辉以平视的角度取景,较好地避免了“透视失真”,延展了观者对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想象空间。

新江苏宏伟蓝图正一步步从“大写意”绘制成“工笔画”,坚守人民立场,扎根火热生活,初心随时代脉搏跳动,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联展中的优秀摄影作品,为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留下了独具特色的时代注脚。

(作者汤天明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作者朱雯系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