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资讯

【图集】科技与艺术如何在此启航?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公共艺术体系亮相



2025-11-07来源: 艺术中国

由中央美术学院黄建成教授团队总策划,广州美术学院集美公司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实施打造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公共艺术体系,近日正式投运亮相。

央媒与广东台报道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T3 航站楼以 “羊城花冠” 为设计意象,融入 “云山珠水”“花城” 等城市特色,与综合交通中心实现空铁无缝 “零换乘”。随着 T3 与第五跑道启用,白云机场成为国内首个五跑道航空枢纽,近期年旅客吞吐量达 1.2 亿人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交融互鉴的重要枢纽,有力推动区域文化协同发展与创新传承。

白云机场 T3 航站楼

广州白云机场 T3 航站楼的公共艺术体系,展现了空间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性实践。通过系统性的规划,艺术介入空间,将航空枢纽转化为承载文化传播功能的复合场域。在创作实践中,项目团队邀请国际顶尖艺术家参与,运用现代艺术语言解构岭南传统文化符号,实现传统艺术元素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时整合数字交互、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构建动态化、沉浸式的文化感知场景,使传统文化资源获得新的诠释载体与传播路径。

以 “白云机场公共艺术生长系统” 为核心的建设理念,打破了传统交通枢纽空间的单调与功能性束缚。通过搭建国际审美与广府地域文化的对话桥梁,将当代艺术表达巧妙融入在地文化基因,为旅客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艺术感染力的沉浸式空间体验,为机场这一繁忙的交通枢纽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创新塑造出极具吸引力的公共艺术空间新模式。

公共艺术体系总体策划

 目前有9件来自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先行亮相(附现有9组作品主创名单),其他作品将在后续过程陆续推出。

白云T3公共艺术作品赏析:

1. 值机大厅

芬兰籍艺术家: JussiÄngeslevä

这件作品的的灵感取自岭南白蜡树的翅果,这些以每分钟不到2圈悠然画弧的金色精灵,正是艺术家标志性的诗意机械语言的完美呈现。曾两度斩获IF设计金奖、红点至尊奖的尤西,最擅长让冰冷科技焕发温暖生命——这三组分别隐喻昨天、今天与明天的旋转种子,在精密的传动系统驱动下,竟以3.9吨的重量演绎出南国微风托举般的轻盈。

当国际顶尖的科技美学遇见岭南大地的自然灵感,这场跨越文化的对话就此展开。

2.国际到达联检大厅

丹麦裔冰岛籍艺术家: OlafurEliasson

享誉国际的丹麦艺术大师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为广州白云机场量身打造的Sphere for Unspoken Encounters。

始终致力于探索自然、感知与空间微妙联结的埃利亚松,将他标志性的跨学科创作方式融入这件作品。他将木棉花态与东方五行智慧,藏进一个发光的十二面体中,构建出这座宛如“光之万花筒”的诗意现场。

3. 国内贵宾室

艺术家: 王中团队

感受过光之宇宙的静谧,再进入贵宾室小憩时,墙上有一面会“动”的魔法地图——中央美院艺术家团队把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藏”进了一幅充满岭南韵味的青铜浮雕里。内藏的智能LED屏在代码驱动下,会让光芒如星图般点亮,海浪开始流动,商船仿佛重新启航。让青铜的厚重质感与数字光影完美融合,毫无违和。静态的浮雕与动态的光影,共同演绎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航海史诗。它不只讲述历史,更在向游客低语:广州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与世界的温暖握手。

4. 湾区广场东北侧

艺术家: 卓凡、彭一名、刘野

了解完厚重的历史,准备好遇见一群会飞的“广式点心”了吗?在广州T3航站楼,五羊传说与叉烧包来了次超萌联动!中央美院艺术家团队打造了“叉烧包五羊之家”背着虾饺烧卖造型背包,开启了一场空中茶话会。玻璃钢飘带随风轻盈起舞,每只萌物的耳朵会俏皮抖动,连茶点背囊都会360度旋转。驻足这笼会飞的“全家福”前,仿佛听见广州在您耳边俏皮地说:“饮茶先啦!这座城市,连艺术都带着蒸笼的暖意和叉烧的甜香~”。

5.旅客达到大厅

艺术家: 崔晓飞、巴涛

无论是出发还是抵达,都少不了一场温馨的迎接。艺术家把广东省鸟白鹇请到航站楼,与飞机航线之美梦幻联动:一只身姿如岭南山水般流畅写意,一只轮廓似机场钢结构般利落分明。这两只数吨重的“大鸟”仅凭几个隐藏受力点就实现悬浮魔法,镜面羽翼实时倒映着航站楼的流动风景,智能光线还会随着游客的脚步玩起变装秀,科技感十足。

6.花园(东侧)

艺术家: 沈康团队

信步至东花园,一棵会“变魔术”的镜面树向空中伸展。它用镜面“外衣”把花园繁花、流动云彩和旅人的身影都“画”进枝干里。广州美院艺术家团队用当代设计语言重新诠释岭南传统园林的意境。当有人走近,脚下的感应装置会触发惊喜:数字化光影如枝叶般摇曳,亚克力花朵轻柔“呼吸”,漫天泡泡折射出梦幻色彩。这棵神奇的树,用现代的方式演绎着岭南园林“借景”的古老智慧。它不拒绝任何风景,用情欢迎每位路过的友人。

7. GTC交通中心中庭

艺术家: 范勃、洛鹏、张可乐

在广州白云机场,藏着一艘等您来“开”的奇幻龙舟。广州美院艺术家团队的作品既有传统龙舟的霸气骨架,又长出了未来飞行器的炫酷翅膀。走近它,作品内部感应器会捕捉到人们的脚步,瞬间唤醒精密的机械系统——那一排排金属船桨开始整齐划动,重现龙舟破浪的英姿。当更多旅客加入互动,顶部的羽翼便会优雅展开,完成从“水上龙舟”到“空中飞舟”的华丽蜕变。这不仅是科技的胜利,更是岭南精神的生动演绎。它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诉参与者:白云机场,既深植传统血脉,又永远向往蓝天。

8. 国内混流指廊(东南侧)

艺术家: 周维娜、孙鸣春、吴文超

西安美院艺术家团队从岭南经典的满洲窗中“借”来灵感的几何线条,让传统花城的浪漫与飞机起降的现代节奏,在旋转花瓣间美妙相遇。更神奇的是,这群花儿会“自己看天色”变装:清晨披上暖金色,开启明朗一天;正午换上天空蓝,送来满眼清爽。原来每朵花里都藏着精密的“智能大脑”,精密旋转系统则带来看得见的科技浪漫。

9. 国内混流指廊(东北侧)

艺术家: 周峰、张炼、何凡、梁竞云、吴珏

艺术家把整个岭南的春天都挂在了天花板上:这些仿佛被南风吻过的蓝色花瓣,藏着不少小心思——它们有着通花瓷般的玲珑,又带着麦秆画的细腻,每一片都是非遗智慧与未来美学的混血儿。为了让这场花雨真正“飘”起来,湖北美院艺术家团队玩了个视觉魔术:用0.3毫米几乎隐形的钢丝绳,轻松吊起了整整3吨的装置。最妙的还是花瓣的“变装术”——特调的“岭南天色蓝”会随着天光悄悄改变心情:清晨是暖金色问好,正午是天空蓝微笑。表面那些精密的波浪纹理,更是在地上投下流动的光斑。这些会跳舞的花瓣告诉来往的旅人:机场的春天,从来不会落幕。

(图文由中央美术学院黄建成教授团队提供)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