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静待花开——第三届中国西部基础美术教育论坛四川美术学院举办



时间:2016-12-02 16:17来源:中国美协 点击:0

  中国西部地位重要、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发展空间和增长极。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任务要求下,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探索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现代化美术教育,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提高美术教育方法,促进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快西部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静待花开——第三届中国西部基础美术教育论坛四川美术学院举办

  11月2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教研科学研究院、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百余名国际、国内美术教育专家和一线美育工作者积极参加的“静待花开——第三届中国西部基础美术教育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成功举办。

静待花开——第三届中国西部基础美术教育论坛四川美术学院举办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政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教务处处长、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王晓琳,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侯宝川教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李常明,《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简渠,重庆市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主任杨吟兵教授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特别邀请嘉宾有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尹少淳教授,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学会代主席、华盛顿州立大学美术教师陈怡倩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中国美院上海设计分院原院长范凯熹教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孔新苗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钱初熹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马菁汝副教授,重庆市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姚渝勇,重庆市教委办公室副主任、新闻中心主任唐樵,以及美术教育专家同仁和西部中小学校长、教师。论坛由四川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王天祥教授主持。

静待花开——第三届中国西部基础美术教育论坛四川美术学院举办

左起:王天祥、王晓琳、黄政、李常明、简渠

  黄政表示,美术教育是有灵魂的教育,是全面提升教育内涵、尊重学生个性、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本次论坛加强了高校与地方的深度合作,促进了教育同行的广泛沟通和全面交流,意义深远。

  王晓琳希望本届论坛能在传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建立带有区域性特点和民族特色的课堂体系三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李常明认为,此次活动有利于推动重庆美术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对中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简渠表示,《课堂内外》作为第三方平台,希望和各大美术院校及行业专家合作,共同研究制定青少年美术素养标准,为提升国内美术基础教育水平出力。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本届论坛以探索新形势下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内容,围绕“中西方基础美术教育比较”、“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西部基础美术教育”、“优质美术教育资源的分配”、“西部美术师资的现状与培养模式的改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校美育实践创新”五个主题进行研讨,着力解决中国西部地区基础美术教育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分配,以及利用新技术、新媒介等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的交流与共享,深化基础美术教育改革,推动西部美术教育从本土走向世界。与会专家围绕论坛设定的主题分别作精彩演讲,内容丰富,案例详实,为期一天的论坛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静待花开——第三届中国西部基础美术教育论坛四川美术学院举办

左起:尹少淳、陈怡倩、范凯熹、孔新苗

  尹少淳以“头摇尾摆——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育”为题,从“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出发,讨论了“知识与技能”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继而延伸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他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中国首创,其中囊括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同时又在这三个方面之下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和研究等方式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日常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观念,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

  陈怡倩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分享了她在美国期间的研究成果“美国核心艺术标准课纲的实践与评鉴”,指出美国的基础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她从美国政府根据基础美术教育与高等美术教育不相称的现状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为切入点,强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不是推翻原有的教学体制,而是改进原有的课程方式,同时要充分发挥区域本土特色。基础美术教育的不断进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因此,积极培养新一代教师的批判思维能力,有助于推动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

  范凯熹做了“面向未来美术教育的创新教学观与教学技术”为题的演讲,指出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人们对原有材料的方式方法的运用,3D打印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4D打印技术的实践推广,使得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增强了作品的互动性,让平面的艺术活起来,甚至可以与观众进行交流。他指出,现今信息化时代下课堂教育要与科技信息技术相结合,美术教师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即美术学习的设计者、美术学习的指导者、创新思维的培育者、美术学习的促进者、美术学习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合伙者、美术学习的研究者、学生成长的发现者,通过运用核心多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孔新苗以“建设中国美术教育3.0版——核心素养与美育推进”为题,首先回顾了中国美术教育从1.0版到3.0版本的发展过程,由1.0双基版发展到2.0美育初级版,再到现在的3.0核心素养版的变化。从传统教学依靠分数套路考学,到如今注重能力素养各版本之间的升级转型,提出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并指出需从情境、行为、学科入手创新教学路径;从地方向世界拓展美术课程资源共享路径。

静待花开——第三届中国西部基础美术教育论坛四川美术学院举办

左起:钱初熹、马菁汝、姚渝永、杨吟兵

  钱初熹分享了“大数据时代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指出当下视觉艺术与相关的科技现象息息相关,生活无处不科技,将21世纪的三大技能,即学习与创新技能、数字素养技能、生活和职业技能带到教育中去,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她还介绍了在《艺术概论与鉴赏》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打破传统教学媒介,改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进行课程改革取得卓有成效的效果。并指出顺应人工智能不断进步的趋势,使“数字原著民”在人工智能下实现与技能相连接的视觉艺术教育。

  马菁汝在题为“中国美术教育的新挑战”中指出,当前美术教育的关注对象多为儿童和老人,而未来的教育对象将拓展到成人群体当中。面对大众对艺术的强烈需求与艺术教育缺失的不相适应的现状,她提出了社会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社会大众美术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各公共教育体系需要对此提出可行性的应对举措,教育资源应该进行整合,学校教育参与到社会教育中去,与社会教育相辅相成,促进社会美育的提升。最后,她指出社会教育影响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奠基社会教育,在三种现阶段教育模式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补充和延伸,开启“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面对中国美术教育的新形势与挑战。

  姚渝永紧密结合教学经验,发表了“课外线描教学初探”演讲,以各年龄段学生的线描作品为引,说明学习线描有助于更多学生发展素养,掌握认识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当下和未来生活的质量。由此进一步提出教学应“引而不是教”的理念,教学中要将传统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营造宽松、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悟。

  杨吟兵发表了“从概念到形式——立体构成设计与制作”为主题的演讲,主要就重庆市中小学美术老师参加全国中小学美术老师技能大赛的情况,对美术技能的概念及艺术形式构成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同时,他指出,参赛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将从点线面到空间构成的概念中解放出来,打破旧有的具象造型艺术的思维模式,注重作品的思想性。最后,他强调基础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需要老师打破规矩,改变单一的美育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才会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提高学生兴趣。

静待花开——第三届中国西部基础美术教育论坛四川美术学院举办

  本次论坛特别推出基础美术教育优秀作品展,既展示了西部中小学生美术创作水平和能力,又为论坛提供了具有西部地域审美元素和教学特色的基础美术教育话题。

供稿/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秘书处

 


(责任编辑: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