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14来源: 艺术中国 |
日前,“流光秘境——旁滨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瀚艺术空间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丛来艺术TO THE ART出品,瀚艺术空间主办,特邀独立策展人李裕君策划。展览汇集了艺术家旁滨近年来的创作精华,展出绘画作品40余幅。
旁滨的绘画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赋予画面中的每一个物象,无论是动物、窗景、山石,还是建筑,都体现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灵性。在色彩的流淌与笔触的起伏之间,他实现着对“时间诗学”与“记忆剧场”的持续探索。在近十几年的“北漂”生涯中,他始终执着地穿行于城市与自然的边界,探寻个体与自然之间的深层联结。这一不懈的探寻,逐渐凝结为一种能够跨越时空的视觉表达。
《旧时天气旧时衣》布面丙烯 100x80cm 2025 在他的笔下,自然景观被构建成一个可供观者自由穿行的心理空间。旁滨大胆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几何构成,创造出视觉上的错落感。这种错落不仅体现在空间维度,更延伸至时间维度——不同时空的视觉片段被并置于同一画面,犹如记忆中纷至沓来的碎片。例如在《旧时天气旧时衣》中,房屋、马匹、山石与园林树木等元素共同唤起对“物”的哲学思考。艺术家借鉴中国传统中“借物喻志”的手法,赋予画面饱满的情感与记忆,进而创造出一种“物之灵性”。这一表达与李清照“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的词意遥相呼应,在相似的物候与物件之间,映照出已然变迁的自我。
《雀竹图》 布面丙烯 150x110cm 2023
《漫长的季节》 布面丙烯 120x95cm 2024 旁滨深谙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于有限中见无限,在片刻中窥永恒。在他的《雀竹图》《漫长的季节》等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禽鸟与植物的自然描绘,更是“栖守林泉”这一传统文人心象的当代复活。竹叶的摇曳被赋予了一种奇特的静止感,仿佛时间在某个决定性瞬间被定格;而雀鸟的姿态,既有瞬间抓取的生动,又具超越时间的雕塑感。这种对瞬间与永恒的辩证处理,让人想起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在运动的极致处发现静止,在变化的顶点窥见不变。
《客愁相思重》 布面丙烯 145x110cm 2024
《日落栖山白》 布面丙烯 150x100cm 2025 在《倪瓒的窗》《春来江水绿如蓝》作品中,古典山水的窗景元素被赋予了新的文学意涵。窗户不再只是望向外部世界的开口,而成为时空交汇的界面,园林、山石与马匹成为记忆与现实相互渗透的媒介。而在《残雪》《客愁乡思重》《日落夕山白》等系列中,几何形态的错落排布既呼应现代构成的逻辑,也暗合传统美学中“藏露”的智慧。由此产生的空间体验带有梦境般的不确定性,观者仿佛置身于现实与回忆的临界地带,感受着时间的折叠与变形。这也准确地映射了人类记忆的本质:非线性、碎片化、不断重组。可以说,旁滨的空间实践,正是对宋代山水“可游可居”美学理想在今天的回声,为都市人提供了一方精神栖息的秘境。
《穿过旷野的风》 布面坦培拉 150x100cm 2025 在《穿过旷野的风》《岸水孤舟》《归途》等作品中,艺术家在空间处理上展现出对传统山水画观念的当代解读。那些山石、流水、树木,既熟悉又陌生,仿佛源自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深处。动物形象则往往被赋予灵性,它们不是被观察的客体,而是自然的主体,是秘境中的居民与见证者。 当然,旁滨的绘画并非对文学作品的简单图解,而是借助颜料与笔触,与文学内蕴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共鸣。在画布上,记忆如透明的纱幔,层层叠加、渗透,最终编织出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流光秘境”。流光,是飞逝的时间;秘境,则是记忆构筑的永恒城池。旁滨的艺术,正是在这种看似矛盾的二元张力中,找到了独特的栖身之所。
《追忆似水年华-2》 布面丙烯 150x200cm 2022 在旁滨的作品中,时光不再是均质的流逝。它被赋予独特的质感与形态,如丝如缕,时密时疏,成为一种可触可感的绵延。这使得他的艺术语言在自由之境中游刃有余。他大胆运用色彩的流动与交融,创造出名副其实的“流光溢彩”。例如《追忆似水年华》系列,摒弃了清晰的叙事线索,转而凭借色彩的情绪张力与笔触的表现力,将情感融于东方审美特有的内省之中。那些流淌的色彩,是物理之光,是时间之光,更是记忆与情感之光,直接叩击观者的心弦。颜料的物质性与光线的虚无性在画布上奇妙统一,营造出几近玄思的视觉效果。这种语言探索,既延续了从印象派到抽象表现主义的西方脉络,也深植于中国传统绘画对“气韵”的执着追求。尤为重要的是,旁滨对“追忆”的执着,绝非简单的怀旧感伤。他画面中的过去并非被美化的乌托邦,而是持续与当下对话的鲜活存在。这种追忆,更贴近孔子“温故而知新”的智慧。通过重访过往,获得对当下与未来的新领悟。那些看似复古的图像与形式,实则是艺术家与时间对话的策略,是他试图在流逝的长河中构筑的永恒之岛。
沉浸于旁滨的作品,我逐渐理解了他的艺术抱负:不是记录时间,而是重塑时间;不是复制现实,而是创造一个比现实更加丰沛真实的秘境。在这个意义上,“流光秘境”不仅是一个展览主题,更是一份美学宣言——它宣告,在当代艺术日益商业化、符号化、技术化的浪潮中,抒情与诗意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在东西方语言高度融合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脉搏依然强劲,并焕发着新的生机。
在旁滨的画作前,观者被邀请进入的,不只是艺术家的个人记忆,更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时间体验。那些流光中的秘境,既遥远又亲近,既陌生又熟悉。因为它们最终指向的,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片由记忆与想象共同编织的内在风景。在这里,时间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触可感的存在;记忆不再是私密的收藏,而是可以共享的剧场。旁滨以画笔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秘境之门,门的背后,是流光永恒舞动的世界。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6日。(文/李裕君, 图文由丛来艺术TO THE ART提供)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