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艺术城市建设创意与传播人才培训》结业展开幕



2025-11-14来源: 艺术中国

2025年11月1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艺术城市建设创意与传播人才培训》结业展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V10报告厅举行开展仪式,本次展览以“走向艺术城市”为主题,集中呈现项目为期两个月的教学成果与学员创作实践与思考,展览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展览中心展出。

展览海报

项目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艺术城市建设工作室协办,本项目旨在服务新时代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培养“艺术+城市+传播”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支既具备艺术创作能力又拥有传播管理思维的创新型专业团队。 

开幕式现场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中国城市发展已整体进入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传媒大学以艺术教育与传播研究的双重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本次结业展正是践行服务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成果,展示了学员如何通过艺术介入城市空间,推动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维度。

开幕式现场

开幕当日,校外嘉宾阵容包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报编辑部主任张鹏,《设计》杂志社执行社长兼主编李杰,《美术》杂志社研究员、学术交流部主任杨灿伟,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公共艺术系主任张楠,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震,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刘淑华,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智绘塑AI创始人陈辉。

开幕式嘉宾学员集体合影

校内嘉宾则涵盖: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广告与品牌学院党委书记陈江华,广告与品牌学院院长赵新利,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楠,广告与品牌学院副院长侯玥,《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郭瑛霞,以及区域品牌与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张婷婷。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处副处长李玲飞主持。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

柴剑平在致欢迎辞时表示,学校依托多学科优势,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致力于培养艺术与传播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本次培训历时2个月,从播种到收获,见证了学员的成长与蜕变,集中呈现了教学成果与育人成效。艺术城市建设需要持续探索,本次培训践行了“艺术城市”理念,为未来城市发展储备创新型人才。学校将继续坚守初心,深化文化创新与智能传播领域研究,助力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院长赵新利

赵新利在致辞中表示,艺术城市建设是城市品牌构建的高层次实践活动,通过运用品牌思维和文化规划,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从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体现了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通过整合多领域专家资源,旨在推动行业升级、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并鼓励学员成为艺术与城市的“连接者”“解码者”“传播者”,以全球视野讲好中国城市故事,传递独特文化价值。

特邀专家代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中

特邀专家代表王中教授强调,当下时代需要平衡“算法”与“心法”,重视人文艺术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价值,艺术不仅应成为引领城市创新的灯塔,而且文化创意更是推动城市进步的重要动力。同时他也肯定了各位学员的专业水平与终身学习精神,并祝贺本次培训取得丰硕成果。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副教授辛儒鸿、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陈瑾

学员代表辛儒鸿、陈瑾回顾了学习历程,分享了学习体会与收获,认为课程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深化了对艺术融入城市、推动文化传播的理解,并表示将把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的动力,为传播中国城市文化贡献力量。

项目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副院长武定宇

武定宇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成果结业展,源自国家艺术基金《艺术城市建设创意与传播人才培训》项目学员们在研学期间的深入思考与创意结晶,旨在探索如何以艺术为媒,赋能城市建设,点亮未来无限可能。尽管短暂的研习仅是序章,却预示着一段艺术与城市共生共荣的美好旅程自此扬帆启航。

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处副处长李玲飞

项目于7月启动以来,历时60天,包含集中授课、实地调研、创作辅导以及成果汇报等环节。课程体系设置了“艺术城市理论与实践”“公共艺术与传播机制”“城市品牌与文化空间”“艺术赋能与社会创新”四大模块,搭建了从理论研究到落地实践的系统化教学架构。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学员先后在北京、呼和浩特、青岛等地开展现场调研与创作实践,持续在艺术与城市的共生关系中探寻答案。

展览共分为“小组作品展”“个人作品展”与“多媒体展”三大板块,集中展示40余件(组)学员创作作品,涵盖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装置与文创策划等多个领域,集中体现了艺术赋能城市发展的创新思维与时代精神。

小组作品展区:以实地考察与命题创作为核心,展示了12组聚焦城市更新与空间再造的创意方案,多维度呈现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的创新路径。

个人作品展区:集中展示了学员涵盖多领域的独立创作成果,彰显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多元视角与创新活力。

多媒体课程集锦展区:借助影像及相关资料,全方位展现“艺术城市建设”从理念到实践的完整历程。

小组创作答辩现场

在随后进行的小组创作与个人作品答辩环节中,学员们围绕城市文化品牌、空间美学更新、社区艺术营造等主题进行展示与讲解。专家评审团对学员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项目在学科交叉与产学研结合方面具有重要探索意义,为艺术赋能城市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

学员个人作品答辩

专家现场点评

通过公共艺术计划、文化空间再生、社区美育营造等多元路径,将艺术思维融入城市治理与空间生产,不仅能够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增强居民归属感,也有助于塑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市文化品牌,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型。

展览参观现场

“艺术城市”理念正是对这一转型的系统回应。它不仅是城市发展逻辑从工程思维转向人本思维的具体体现,也是文化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在全球化与本土性交织的语境下,中国艺术城市的探索既立足于本土文化根脉,也致力于参与全球文明对话,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一种兼具效率与温度、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发展范式。

展览中心答辩评委与学员们集体合影

本次展览的举办,意味着《艺术城市建设创意与传播人才培训》项目的圆满收官。未来,中国传媒大学将继续依托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平台,深入开展“艺术+城市+传播”的融合研究,推动艺术城市建设理念的实践转化,展现艺术教育在社会创新与城市建设中的全新可能性,同时也为中国“艺术城市”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参考,为中国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部分小组创作与个人作品图片集锦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